認識專家團隊
聯盟團隊的每一位專家在各自的專業都有將技術價值轉換為商業價值、深厚的創新能力和豐富的實務經驗,支援聯盟成員提供客戶完整的數位轉型解決方案,加速產業的升級,提昇企業和工廠的競爭力。
.jpg)
A1智慧企業/工廠聯盟 發起人 陳松光 博士
-
台灣誼誠資訊公司 創辦人
-
越南美商偉圖資訊公司 創辦人
-
美國偉圖資訊公司 創辦人
-
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系 博士
陳松光博士主導開發的「快捷資訊軟體技術 RapidIS」,可以快速開發企業資訊系統的客製化介面與邏輯。 他以此雲端技術為基礎,持續帶領國際團隊成功研發「A1智慧企業/工廠系統」, 整合ERP、APS、MES、EIP、CRM、SCM、PLM等功能至同一資訊平台. 大幅降低系統建置與管理成本。 歷年來已成功建構一百多個系統, 包括製造業(汽車、電子電腦、汽車零件、印刷、粉末冶金、金屬加 工、螺絲、木材加工)、 服務業(藥妝、貿易、醫療健診、運輸、倉儲、顧問)、 IC設計業、生物科技業、物流業、研究及教育機構等。 客戶群涵蓋美國、澳洲、中國、台灣、泰國、及越南的企業。
他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系博士學位後立即在美國創業,並陸續在台灣及越南等地成立資訊公司。陳博士產業經驗豐富,熟悉各國不同產業文化差異,多次受邀以資訊長及資安顧問的角色, 協助企業內部組織重整優化,確保資訊系統的投資效益。為了取得工業4.0的綜效,他發起成立「A1智慧企業/工廠聯盟」,和聯盟成員與專家人才協助企業導入工業4.0,提升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朝崗工業 董事長 孫明申 博士
-
美國德州大學Austin分校 機械系 博士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機械系碩士博士,清華大學動機系畢。曾服務美商3M, AMP,及仁寶電腦到竑點科技(創業);在友達(7年)NB顯示器擔任研發經理,通用顯示器事業處負責人;在日商Wacom (8年)擔任台灣區總經理,現任為朝崗工業(朝工業與歐商Hilti合資)董事長。經驗涵蓋產品研發、專案管理、團隊領導、企業經營。 此外擁有國內外專利共40件,目前專注於商業智慧應用App開發,經營管理咨詢。孫明申博士由工程師、工程主管、到事業部負責人、及企業負責人,完整歷煉了理工人在產業界成長的過程。除了對工程及商務管理的經驗外,也基於本身藝術的興趣與特長,將之融入在自行開發的製造生產知識管理系統,並對人的教育訓練及能力提昇,開始投注心力,希望"為神得人"吧!

國家產學大師獎得主 林栢村 博士
-
金屬產品開發技術研發中心 主任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機械系 教授
-
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系 博士
林栢村博士研發的「沖壓模具自動化設計系統」,可將工時從30小時縮短到5小時內,讓他被譽為台灣模具王國的推手;林博士現在配合政府「國機國造」,正為航太產業培養新血。 曾在「中華汽車」服務7年,他進入學界後,致力產學合作,透過沖壓模具精微化、自動化,乃至智能化的研究,對台灣自行車、機車到汽車產業,及高科技產業零組件有很大的貢獻。 林博士所研發的「沖壓模具自動化設計系統」,以堆積木的概念,依功能特徵做成各種模組,比起傳統模具用點、線、面三維設計的概念,模組化可簡化及彈性化設計流程,讓設計者只需輸入最基本的設計需求,就可由電腦軟體自動設計模組結構,工時更由動輒30個小時以上,大幅縮短到5小時內,且品質一致。 這項技術讓林博士取得2項國內發明專利,發表4篇SCI期刊,並陸續與3家公司產學合作,堪稱世界第一套「連續沖壓模具自動設計系統」。 因為有產業經驗,讓林博士20多年來的研究,得以嘉惠汽車及傳統製造業,他把沖壓模具的技術導入航太產業,運用「A1智慧企業/工廠系統」建置「航太零組件智慧工廠」, 將來能繼續透過智能沖壓模具技術,協助更多台灣廠商及早取得工業4.0的門票。

Altair Engineering 顏世榮 副總裁
-
Altair Engineering, Inc. (美國上市公司)資深副總裁-戰略解決方案
-
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系 碩士
Altair 策略解決方案與全球汽車業務資深副總裁, Richard Yen 顏世榮先生在 Altair 的職業生涯超過 35 年,現負責規劃公司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發展策略。他的主要任務是推動產品開發、銷售和交付流程,為客戶和公司創造顯著價值。
在 Altair,顏先生曾擔任多個領導角色,包括公司旗艦產品的建模與視覺化軟件產品管理、工程顧問運營、市場行銷和業務發展。在現任職位之前,他帶領行業垂直和銷售支持團隊,針對全球各行業的主要趨勢、挑戰和需求進行分析,制定市場進入策略,並通過調整 Altair 的技術以實現銷售目標,極大地提升了商業機會和客戶價值。他的職責範圍廣泛,涵蓋了在日本、大中華區、亞太地區和歐洲地區的全球卓越中心和海外業務擴展。最近,他致力於推動創新解決方案,利用計算科學和人工智慧幫助客戶達成淨零排放和循環經濟的承諾。
顏先生還是 Altair Enlighten 獎的項目經理和頒獎人,該獎項是汽車行業中唯一專注於輕量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獎項。他在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獲得了機械工程碩士學位。

SSBTi 汪瑞民 理事長
-
CJCHT 集團永續長與董事
-
Nanozeo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
SFiTcorp.com 創始人
-
高考工業安全技師
-
Stanford Business School Executive Program
-
台灣交通大學工業工程學士及碩士
汪瑞民在領導 CJCHT集團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獲得國際供應鏈高度認可。他曾任 Tsar & Tsai International Law Firm的專利代理人,並擔任半導體公司知識產權部門負責人,也是國內某大型創投集團的創始合夥人,積極參與多家高科技初創企業。
自2008年起,汪瑞民通過 Nanozeo與CDP專案,專注於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戰略規劃,推動循環經濟的執行,並協助產業合作與新創企業。2021年,他宣布 CJCHT集團 by Nanozeo承諾達成 1.5°C 的科學減碳目標。
作為Nanozeo首席執行官,汪瑞民領導開發了 Nanozeo.eFootprint.net,並成為 ecoinvent、CLCD 和 ELCD全球數據庫的授權合作夥伴,專注於供應鏈管理和數據庫服務。該平台具備強大的數據整合能力,與國際 LCA (生命週期評估) 標準接軌,提供全面的環境足跡管理解決方案。
作為SFiTcorp.com創始人,汪瑞民參與多項碳足跡數據庫共建計畫,並引進WebLCA方法學及國際碳足跡數據庫。SFiTcorp利用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專業數據庫,針對數據、產品和顧問服務提供 ODM (原始設計製造) 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實現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Nanozeo的 eFootprint平台已累積超過40,000個 LCA模型,並支持全球碳足跡計算和 ESG策略的制定,成為國際品牌與供應鏈的重要合作夥伴。

漢鼎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陳政雄 博士
-
國立中興大學機械系 教授
-
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系 博士
陳政雄教授研究領域在工具機機電一體化技術、智能化工具機技術、五軸工具機技術、超音波振動輔助切削主軸技術、雷射加工技術與光學量測技術、混合CNC切削與3D金屬列印技術。在工具機領域的產學合作單位包括東台、永進、麗偉、友嘉、程泰、亞崴、達佛羅、睿瑩、羅翌、旭泰、麗馳、恩德、全微、東培、新代、寶元、工研院機械所、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工研院南分院、資策會等單位等。
陳教授在科技部支持下成立新創公司-漢鼎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研發可相容於CNC工具機主軸的超音波振動輔助加工技術,讓傳統僅能進行金屬切削的CNC工具機升級為也可以加工陶瓷、光學玻璃、鎢鋼、半導體晶圓、複合材料與難切削金屬等先進材料。超音波振動加工可使切削排屑更加有效,藉此同時達到切削力降低,刀具降溫,刀具負荷降低,進而提升刀具的壽命,也能使表面更加優化,減少難切削材料工件之脆裂邊或崩角。

儀展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 羅文正 先生
-
台灣儀器聯合公會理事長
-
2021年台灣精品獎
-
國立中山大學EMBA碩士
羅先生是儀展科技公司創辦人,自1992年創業以來,始終專注於水質分析儀器的設計和製造,專門從事廢水、工業用水、水處理、工業製程液體的監測。擁有強大的技能,包括儀器、產品研發、新業務開發、業務策略等。
憑藉30年的經驗,羅先生帶領公司贏得了80多個CWMS(廢水自動監測及連線傳輸系統)一站式方案,並成功與科技園區、工業園區、發電廠、自來水公司、石化公司建立互利且值得信賴的業務關係。

沃司科技 核心團隊 學經歷 執行長 蘇紀安 (Giant)
-
學歷:清華大學 資工所 博士
-
經歷:
- ITRI(工研院) 研究員
- BenQ(明基) 軟體部門主任
- MediaTek(達發) 資深產品協理
- Ufi Space(優達) 營運長
Giant取得清大資工博士後加入工研院,發揮其資通訊專才並獲研發金牌獎。BenQ買下團隊開發3G基地台,隨後轉調AIROHA(之後被聯發科併購)擔任WiFi, Bluetooth …等晶片之產品經理,主導打入國際品牌客戶如Sony, Samsung, LG …等。之後加入Ufi Space,拓展日本、美國、印度、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成功打入Panasonic, Walmart …等國際客戶。

沃司科技 核心團隊 學經歷 工業自動化總監 蔡武奮 (Nelson)
-
學歷:淡江 資管系
-
經歷:
- HP
- Applied Material
- SOTA Manufacturing
- Critical Manufacturing
Nelson自1999年進入HP後就一直在製造業貢獻所長,其中經歷幾個半導體全自動化的300mm專案,涵蓋MES與EAP系統的導入,這奠定後來智慧製造的基礎,用以服務製造業客戶。後來加入Critical Manufacturing自研先進的MES系統(此公司與軟體於2020年被ASMPT收購)。

A1智慧工廠聯盟 榮譽顧問 吳洵 博士
-
世界先進材料與工藝學會 院士
-
英國皇家航空學會 院士
-
勢必銳飛機公司 (Spirit Aero Systems)曾任副總裁和首席科學家
-
美國密蘇里大學 博士
吳洵博士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科學家和領導者,從事航空航天研究和開發工作多年,他和他的團隊成功的開發了許多航空航天製造的工藝。 作為一個科技領導者、創新的科學家和航空航天工業的導師,他指導過許多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工程師。
他分享他的經驗,並以身作則,鼓勵他人共同來研究開發創新的技術。 他有和許多世界級的領導者合作的豐富經驗,一直致力於開發技術和解決飛機製造問題,辛勤的為航空航天光明的未來鋪路。
殊榮:2011年榮獲世界先進材料與工藝學會院士頭銜;2006年獲美國亞裔工程師年度獎;2004年-英國皇家航空學會院士;2002年-亞裔美國人專業人員協會技術卓越工程師年度獎;1999年-榮獲中國總理獎。
學經歷:1984年-獲得密蘇里大學 博士學位;1985年-在堪薩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86年至1989年,任塞斯納飛機公司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首席工程師;1989年加入波音公司,任高級工程師、組長、經理;1992年-晉升為波音公司副院士,1996年成為院士,2001年晉升為高級院士;2005年6月 – 2012年2月,任勢必銳飛機公司 (Spirit AeroSystems) 的副總裁和首席科學家。

Ngoc Dang Khoa Tran, 博士
-
越南胡志明市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台灣國立中興大學 博士
Khoa 博士,一位在微機電系統(MEMS)和能源系統領域中的科學家。他是越南胡志明市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講師。他在台灣國立中興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在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他是第七屆微執行器、微感測器和微機械國際會議(MAMM2024)的組織成員。

Ngoc Tran Le 博士
-
韓國蔚山大學 機械與汽車工程系 博士
Tran博士,曾任職於Caterpillar HCM、AMATA 發電廠和越南Baria-VungTau 大學。現任越南胡志明市工業大學機電系主任。他擁有許多獎項和出版物,在自主製造系統、智慧製造、發電廠和機電一體化系統方面擁有專業知識。

EE Times ACE 創新獎得主 徐萬泰 博士
-
Global Business Outreach 董事長
-
Siliconquartz CEO
-
前Discera、Micrel、台灣晶技 CTO
-
美國密西根大學 電機博士,商學碩士
徐萬泰博士畢業後即在 Ann Arbor及矽谷創業,對於將學術研究的成果轉換成有價值的商品有完整經驗,其得到創新獎的系列產品,至今已用在一億個以上的電子系統內,並持續增加中。 在台灣晶技擔任技術長期間,專注在整合內外資源,建立研發資訊平台,精實研發程序,提升研發效率,為公司贏得國家級環境監測的研發計畫。之後以此研發系統與製造行銷等部門整合成一套從客戶需求到量產出貨的管理系統與流程規範,領導公司工業 4.0 計畫, 由於各部門資訊通暢,產品良率高品質佳,獲得全球三大手機公司的大量訂單。這個整合系統所獲得的成果也得到經濟部工業局的肯定,之後贏得國家級計畫,並將系統規模擴大至全集團。 做為微機電感測器的專家,徐博士近年致力於低功耗無線感測器在傳統工業及環境監測上的應用;另外做為投資人與創業家,他與一群在各領域經驗豐富的夥伴成立了一個整合型的顧問公司,業務涵蓋專利、法務、房地產、投資與併購、農牧產品、高新技術等等。顧問公司的利潤均用於水資源保護的慈善計畫。

廖德銘 博士
-
曾任光纖通信波若威科技 總經理
-
曾任漢鼎智慧科技 執行長
-
成功大學航空系第一屆畢業、碩士
-
交通大學工業工程暨管理 博士
廖德銘博士在中科院八年負責三大飛彈設計可靠度驗證工作,並以軍用技術成功轉換為具有競爭成本的高可靠度商用產品設計開發流程。
廖博士參與2000網路蓬勃發展的光纖通信被動元件新創事業,負責營運所有功能,歷經慘烈的網路泡沫、與金融海嘯,八年的洗禮,接任總經理在三年內業績成長八倍、轉虧為盈,順利在三個月內通過櫃買中心審查於2010年掛牌上櫃。
廖博士專長振動動態分析、可靠度設計與管理、動態資訊化品質系統、企業動態系統思考資訊系統分析與建構、類神經網路多參數最佳化設計與驗證。擔任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技術通報雙月刊可靠度專欄主筆四年,輔導工具機大廠從上而下強化企業競爭體質。
2017起參與陳政雄教授在科技部支持下成立新創公司-漢鼎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執行長,建構企業文化與競爭力。一年內順利從中興大學Spin-off,並獲得科技部模範團隊的肯定,且在出場第一年即獲得創投以20倍股價投資。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吳宗信 博士
-
國立交通大學「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創辦人兼主任
-
國立交通大學機械系 特聘教授
-
美國密西根大學航太工程系 博士
吳宗信博士於1986年和1988年分別自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後,於1994年自美國密西根大學取得航太工程博士學位。畢業後於該系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工作直到1995年底,回台灣國家太空中心任職兩年半,從事衛星相關科技研究。從1998年開始,加入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任教到如今。
目前除了擔任機械系特聘教授以外,並獲選為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ASME Fellow)、美國航空太空學會副會士(AIAA Associate Fellow)與美國航空太空學會混合式火箭技術委員會國際委員(AIAA HRTC Int. Committee Member),同時也是交大「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的創辦人兼主任,並擔任「台灣電漿科技協會」理事長。
2015年借調至經緯航太科技公司擔任技術長,2016年創立晉陞太空科技公司,擔任總經理兼執行長,專職研發商業衛星載具火箭,並於2018年結束借調回到交大繼續研發精進火箭系統與強化大氣電漿的產業應用。 曾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科技部「未來創新技術獎 」、台灣大學機械系傑出系友獎與台南一中傑出校友獎等多項獎項。此外同時擔任多個電漿物理相關的重要國際會議籌備或諮詢委員,多項重要期刊的客座主編與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主席,國際會議或學術機構邀請演講超過30次。 先後擔任日本東北大學、大阪大學、東京工業大學、京都大學與名古屋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研究專長:稀薄氣體動力學、半導體製程電漿物理、大氣電漿物理與應用、混合式火箭燃燒推進與火箭系統、大型平行科學計算。
吳博士於ARRC期間帶領團隊開發火箭航電系統,遠距離通訊系統,高效率混合式火箭引擎與輕量化結構。其中航電系統乃一利用自行開發low-latency Hard RTOS為骨幹的先進航電系統,除了可以應用在高速飛行載具以外,期待可以在未來「工業 4.0」時代扮演重要的角色。

財團法人金屬中心 精微成形研發處處長 林崇田 博士
-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處長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機系 博士
林崇田博士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自動控制、機器影像、精密對位、智慧製造、精密製造等。 林博士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和創新能力,在過去10年間曾執行經濟部科專「智慧製造系統關鍵技術開發計畫」、「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軟性電子設備及模組技術開發三年計畫」、「微型組裝系統實驗室四年計畫」、 「產業自主工服案」、「觸控面板自動精密貼合機開發」 、「自動精密 對位晶圓曝光機開發」"等專案, 共獲得 10 項發明專利及「台北國際發明技術交易展-銀牌獎」、「國家發明創作發明獎-銀牌」、「經濟部科技專案-最佳推手獎」、「中國工程師學會總會-傑出工程師獎」、 「2010 年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銅排獎」等殊榮,並在各大學、公司、法人機構提供超過50次以上演講,包括「智慧製造」、「工業 4.0」、「智慧機械」、「機電整合與系統自動化」相關學程。

A1智慧企業/工廠聯盟顧問 學宏翔 顧問
-
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工程 資深經理及顧問 17.5年
-
美商Procter & Gamble Company Ltd. Technical Engineering Manager 10.5年
-
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系 碩士
1990年加入美商Procter & Gamble Company,在Procter & Gamble工作期間於日本亞太總部服務7年期間,前期負責亞洲Hair Care產品標準製程技術推廣與trouble shooting並完成公司全球標準化純化水(Purified Water) 製程設計。後期參與美國總部設計Skin Care產品(Olay) 全球標準化可量化 (scalable) 生產系統設計,並在澳洲完成亞洲第一座Olay全球標準化可量化 (scalable)生產線。 回到台灣後加入P&G台灣工廠負責生產技術及機電設計,並從事Risk Management負責工業安全與衛生經理。
2001年加入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工程經理負責公司的年度資本支出預算編列,與負責所有工程之執行。負責工廠的機電工程設計與製程技術設計達到以最節能減碳的方式、最先進技術、最佳化流程來生產產品。取得飲料充填機 (Filler) 雙功能(熱充及冷充合一)設計專利,並且取得經濟部工業局節能減碳褒揚獎章3次(高雄廠2次、斗六廠1次)及協助斗六廠取得國家品質獎及職場友善標章,取得ISO-14064碳揭露認證及ISO-50001能源管理認證(高雄廠、斗六廠),及豆奶ISO-14067碳足跡標章。並完成高雄廠工業4.0規劃設計與預算評估。2016年負責大陸蘇州廠的建廠流程的機電設計、生產製程規劃設計與整廠工業4.0設計,完成工程招標規範。

奈捷生技 共同創辦人 王少君 博士
-
國立中正大學「奈米生物檢測研究中心」主任
-
國立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 教授
-
美國密西根大學分析化學 博士
奈捷生技共同創辦人王少君教授目前任教於國立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自2013年起擔任該校「奈米生物檢測研究中心」的中心主任。於2015年二月至2016年七月間擔任該校副研發長,負責技術推廣業務。
學經歷: 台大化學系學士(1991);台大化研所碩士(1993);台大化學系助教1993 – 1994;美國密西根大學分析化學博士1999;美國輝瑞大藥廠研究員 2000 – 200;美國聖母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系暑期訪問學者 (2001,2002,2003)
獎項: 化學會(Chemical Society located in Taipei;前「中國化學會」)青年研究獎章2008

精鐳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陳天青 博士
-
義大利普瑞瑪集團 顧問
-
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系 博士
陳天青博士回國之初於新竹明新科技大學機械系任教,於該校創立雷射加工實驗室,獲得教育部長期的設備補助,因地緣關係,也同時專注推動產學合作,於2002年協助微邦科技建置國內第一套紫外光準分子雷射加工生產線,並取得其主要客戶之認證。 於2003年,陳天青博士離開教職,創立精鐳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初期以代理業務為主,近十年來,精鐳光電已經轉型成為雷射應用技術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陳博士與國際知名雷射集團多年來有許多良好的合作關係,於2006年與日本Cyber Laser合資於台灣成立第一家飛秒超快雷射加工之服務公司,並獲得台灣資本投資成立光電產業生產設備公司,將超快雷射技術導入顯示器之生產。
而陳博士因為深耕技術同時也具有市場敏銳度,並於2010-2012年接受美國GSI集團聘任到中國擔任大中國區雷射事業群之總監,主導該集團新產品光纖雷射在中國的佈局與推動,對於中國的光纖雷射加工市場之興起作出了具體的貢獻。 目前陳天青博士除專注於精鐳光電的經營擴張外,自2016年起也擔任義大利普瑞瑪集團之顧問,協助其高端雷射設備在整體亞洲市場(包括航空應用與積層製造領域)的商務部署與推動。

艾德斯科技 温峻瑜 董事長
-
台灣以色列商會 秘書長
-
以色列國際資安暨高科技協會 常務理事
-
密西根大學機械系 碩士
温峻瑜先生於1995年學成後歸國,投身於科技產業逾20年,歷任美商、德商、以色列商等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台灣區總經理,及亞太區總監等職務,熟悉半導體、資通訊、及ADAS自駕等產業領域。2009年受以色列政府委託,與一群熱情企業人士成立以色列商會,旨在促進兩國科技文化交流,共創雙贏。自2014年起任商會秘書長,積極促成各領域商務參訪,公司併購,北市長參訪,貿協設點... 温峻瑜先生是艾德斯科技董事長,為全球最知名自駕車及ADAS技術領導廠商 Mobileye 在台正式授權合作廠商,協助業務推廣、技術支援、介接整合等服務。温先生也是以色列資安協會常務理事,此協會是由全球知名以色列資安大廠及高科技公司所共同成立,於專業科技領域連結交流。 温先生科技產業豐富,經常受台積電、中國信託、Yahoo、交通部、半導體協會、外貿協會、新創論壇... 等單位邀請演講,也曾代表台灣於台以雙邊聯席會任主講員。致力推動國際介接,促進台灣產業升級!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物聯網創新中心 主任 周碩彥博士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CPS創新中心」共同主任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管系 特聘教授
-
美國密西根大學工業與作業工程系 博士
周碩彥博士研究領域為以數位融合技術創新或強化現有系統與服務,主要包括物聯網創新應用(智慧城市、工業4.0)、技術促成服務、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區塊鏈應用、智慧能源管理、智慧物流 、大量客製化等。 周博士在過去20年間曾執行超過100項研發和產學合作,於超過35個國家共150次以上演講,從各種電腦輔助系統、自動化生產系統到企業數位化,乃至於網路化到近年來的網實整合加上AI與區塊鏈數位融合應用創新的發展,特別在智慧能源、智慧運輸、智慧建築之應用創新,皆有多項智慧應用與服務的研究與開發經驗。在智慧製造上則以支持工業4.0資訊整合技術為主,包括資訊系統與先進製造系統的架構,以及物料運輸分散式自主系統的分析與優化。
周博士曾擔任台北市市政顧問、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投資評估審議委員、成功大學能源技術與策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教授、逢甲大學通訊系特聘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科技協助監事等。 周博士曾任台灣科技大學國際事務長、工業管理系主任、中國工業工程學刊(英文Taylor&Francis出版)總編輯、歐盟框架計畫台灣聯絡辦公室執行長、無線射頻辨識教育與研發中心副主任等職;並先後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edia Lab)、蘇黎世瑞士聯邦理工(ETH)、芬蘭Aalto大學、韓國漢陽大學、北京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系 蕭俊彥 博士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系 副教授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工業工程 博士
蕭俊彥博士過去10多年來,先後在中原大學和高科大從事企業資源規劃軟體應用、大數據分析軟體應用、生產排程、電腦程式設計、資料庫系統等課程的教學。多年的教學、研究與產學合作主要領域著重在: 排程演算法研發、排程派工法則研發、企業資源規劃流程分析與改善、揀貨單規劃演算法研發、大數據分析在企業中的作業管理方面之創新應用、組態管理等。 曾發表多篇包含有實務案例的國際期刊,案例領域有:扣件業、醫療業、航空業、物流業、軌道運輸業等。蕭博士現在亦是經濟部iPAS巨量資料分析師南部考場主要負責人。

凌積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營運長 陳鼎元 博士
-
美國密西根大學電機系 博士
專長領域包含:太陽能電池與應用、CIGS太陽能電池、化合物GaAs半導體等,目標是兼顧人類生活水準改善、綠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時也促進的產學合作與半導體產業發展。個人過去曾擔任JEM paper reviewer與台積電傑出學生研究獎(TSMC Outstanding Student Award)綠色電子組的評審,具有豐富產學合作與跨國合作與技術移轉經驗(歐美日都有)。曾任職過台積電半導體研發(前端SiGe磊晶與後段3D-IC),並於2009年參與台積電新事業(太陽能)建立, 負責技術開發與品質保證(含戶外測試outdoor testing facility建立),在龍彩科技(HC Photonics)任職期間參與兩項歐盟的跨國合作計畫(EU FP7)。陳鼎元博士曾獲得超過20項以上美國/台灣/中國專利 (半導體技術,太陽能,LED元件,IoT,與雷射系統)。

中華民國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 金峰獎得主 王瑞豪 博士
-
凌積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
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系 博士
專長領域: 太陽能光電系統與模組技術、奈米防水隔熱塗料環保產品開發(Green-Cool)與矽基軟性高分子表面改質,目前擔任淩積(Solar EPC)總經理,曾提出多項太陽能光電系統創新,如特殊接地技術與太陽能支架技術,並獲得臺灣首家通過TÜV SÜD 與工研院量測中心系統檢驗要求評估。 王瑞豪博士曾任職於逢甲大學、成功大學與工研院等學研單位,並於2019年獲得金峰獎殊榮。

沅顧科技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 傅宗民 先生
-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
沅顧科技有限公司(Fusion-SIP)共同創辦人, 領域關於半導體(IP/晶片/SIP 設計服務和供應鏈方案)和數位化轉型(e.g.數位化中醫)。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學士學位。 Eigen 在半導體領域擁有超過 25 年的經驗,涵蓋工藝技術和 DfX(Design-for-X)方法論,尤其是 tsmc OIP(開放式創新平台)、參考設計流程/CAE;高通代工主管及 GlobalFoundries FAE/售前 & EDA 生態系統(以及一些 EDA 新創公司的顧問)。